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品牌活动» e路引航» e路引航 | 教授说说十九大

e路引航 | 教授说说十九大

 10月18日上午9点,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在观看了十九大的开幕式之后,教授们对于自己的使命也有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那么,快一起来听听他们都说了什么吧!

 

 

 张伟莉

 民商法学院

 

 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基于对国情的准确分析,对发展的深远筹谋,也是高校担当立德树人使命的时代大背景。因此,高等教育要着力于更加平衡与充分的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国民素质。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本质要求,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使命,要做好十九大精神的宣讲者,讲好中国故事、讲出美丽蓝图、讲深中国精神;要做好十九大精神的践行者,做好引路人、做实平常功、绘就中国梦!

 

 

 王华敏

 西南大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历史性新论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有着非常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影响和制约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经超越了对物质文化的基本需求,而是在民主、法治、公平、安全等方面的需要日益迫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显著提升,但是在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方面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成为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满足的主要因素。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宏观层面上讲这一变化对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诸多新要求,我们党正是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准确定位了党的历史方位、规划了未来35年奋斗目标和制定深得民心的政策方略,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微观层面上讲这一变化为每个单位、部门甚至个人也提出了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方法遵循,简单地讲就是要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正确研判新情况新问题,探寻问题解决的新策略新方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周燕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等核心观念,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高校学生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网民”,如何树立大学校园网络安全意识,规范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避免出现网络谩骂、网络乱伦、网络人肉搜索、网络犯罪等不道德的现象,需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观念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对社会道德底线的支撑,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社会道德氛围,必将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与人生观。

 

 

 丁胜明

 法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纳入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同时,在报告第六部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强调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可以预见,在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依法治国”将成为一项重要的核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指出,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些都是依法治国实践中的开创性举措。作为一个法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在时代的大潮中明确自己的使命,兢兢业业做好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编:丁柯尹)